多发性骨髓瘤
疾病简介
发病原因
多发性骨髓瘤的病因迄今尚未完全明确,可能原因包括遗传因素,电离辐射,慢性抗原刺激、病毒感染,均可能与本病的发生有关。
临床表现
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,仅存在血沉增快,贫血和蛋白尿等,症状缺乏特异性,导致早期诊断非常困难,且易误诊。
常见症状包括骨髓瘤相关器官功能损伤的表现,即“CRAB“症状:血钙增高(calcium elevation) ,肾功能不全(renal insufficiency),贫血(anemia),骨病(bone disease)。另外由于正常免疫球蛋白的生成受抑,容易出现感染。
骨病——75%出现骨痛症状,腰背痛最为常见,呈进行性加重;主要累及扁骨、不规则骨以及长骨两端, X线表现为溶骨缺损与全身性骨质疏松;轻微用力或受伤即可发生骨折,最易发生骨折部位为脊柱和肋骨。
高钙血症——骨质破坏导致骨骼中的钙流失到血液,引起高钙血症,约30-40%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发生。表现为口渴、恶心、呕吐、神志不清和便秘。
贫血——主要由于骨髓瘤细胞浸润骨髓,瘤细胞分泌抑制造血的细胞因子IL-6、IL-1,肾功能损伤导致促红细胞生成素(EPO)生成减少,约2/3患者出现贫血,表现为乏力、头昏、虚弱以及心动过速等。
肾功能不全——由于骨髓瘤细胞产生的异常蛋白、脱水以及高钙血症等原因损害肾脏,大约50%患者出现肌酐清除率下降,初诊20-40%患者肾功能不全,3-12%需接受透析治疗,肾功能不全是导致疗效不佳、耐药、生存期短及预后差的高危因素之一。
感染——急性细菌感染可能是MM首发症状,最常见为肺炎,其次为尿路感染,病原菌多为肺炎球菌、流感嗜血杆菌、单纯疱疹病毒等,好发于高M蛋白的IgG型及肾功不全患者。同时感染是治疗过程中的重要并发症,是MM最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。
疾病治疗
虽然多发性骨髓瘤尚无治愈方法,但有些治疗可帮助患者减轻症状并改善其生活质量。目前许多针对多发性骨髓瘤的新药在不断地被研发并投入临床使用,新药的应用显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。以下是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常用的治疗药物。
1.蛋白酶体抑制剂( PIs),其作用机制为扰乱蛋白酶体对胞内蛋白的正常降解,从而导致细胞周期停滞,促进细胞凋亡,抑制血管生成。
2.免疫调节药物( IMiDs),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: ( 1) 促进新生血管细胞凋亡、抑制血管生成及细胞间的粘附,从而抑制骨髓微环境对MM细胞的保护作用; (2) IMiDs增强自然杀伤( NK)细胞对MM 细胞的免疫反应而刺激抗骨髓瘤效应; (3)IMiDs通过磷酸化CD28可协同刺激CD4+和CD8+T细胞,增强其对MM细胞的免疫反应。
3.单克隆抗体,特异性针对克隆性浆细胞表面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已被应用于临床,这些抗体的治疗更具针对性,与常规药物相比具有良好的毒性和耐受性,已成为治疗MM的一个重要趋势。
4.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( HDACi),主要通过抑制组蛋白和非组蛋白的乙酰化来控制肿瘤的发展。
上述药物可以单独使用,也可以与标准化疗联用作为多发性骨髓瘤的进一步治疗选择。
欲了解更多信息,请咨询医生或医疗保健专业人士。
1. Nijhof IS, van de Donk NWCJ, Zweegman S, et al. Current and New Therapeutic Strategies for Relapsed and 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: An Update[J]. Drugs. 2018;78(1):19-37.
2. NCCN Guidelines® Multiple Myeloma. Version 2.2019. November 2018